艺术简历
刘养池,男,陕西长安人,1956年4月生,中共党员,1982年1月毕业于延安大学,文学学士。本人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职工文联委员,陕西省职工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兵器工业试验测试研究院工会主席,高级经济师。
1993年《毛泽东诗词硬笔书法》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2002年5月参加《东方红》全国书画大展赛获金奖;2002年7月参加首届中日书画印艺术大赛获银奖;2004年5月参加“庞中华•波爱特杯”全国艺术大赛获银奖;2010年5月参加全国“国歌”书画大赛获金奖。2011年6月参加“建党90周年”全国名人名家书画大赛获金奖。书法作品收入《中国书法家作品集》等大型画册。

笔端逸韵:刘养池书法的艺术特色
(周养俊)
在陕西当代书法艺术的百花园中,刘养池的书法作品独树一帜,以其深厚的传统根基、灵动的笔墨表现与独特的艺术视角,构建出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他将千年书法文脉熔铸于笔端,在方圆之间彰显文化底蕴,于浓淡之中传递艺术哲思,形成了古拙与灵秀并存、法度与意韵共生的鲜明特色。

一、溯源守正,笔融古今。刘养池是我中学同学,从小喜欢书法,无论上学、工作,他的业余爱好就是书法,始终如一,从未改变。他对传统书法的研习是绝对的虔诚。他扎根篆隶,从商周金文的雄浑朴茂、秦汉简帛的率意天真中汲取养分,将《石鼓文》的苍茫、《石门颂》的纵逸融入创作基因。其篆书作品,线条如屈铁盘金,起笔藏锋蓄势,行笔迟涩凝重,收笔处或回锋如古鼎铸纹,或露锋似刀刻甲骨,尽显金石之气。他的篆书作品,以中锋用笔为主,兼融侧锋变化,使线条既有厚重的立体感,又不失灵动之态,将篆书的古奥转化为富有节奏的视觉语言,让观者在静穆中感受文字穿越时空的力量。

二、碑帖交融,行草生韵。刘养池的行草创作打破碑帖界限,形成刚柔并济的独特风貌。他以碑学的雄浑强化线条筋骨,以帖学的流美赋予作品气韵,在欹侧与平正中寻求动态平衡。其行草作品往往开篇如疾风骤雨,笔势迅疾而不失章法,转折处棱角分明却不生硬。他的行草长横如千里阵云,竖画似万岁枯藤,字势连绵而气脉贯通;而收尾处则渐趋舒缓,墨色由浓转淡,枯润相生,营造出“余音绕梁”的意境。这种收放自如的书写节奏,既展现了对二王笔法的传承,又彰显了对碑学精神的创新转化,形成了自己富有个性的线条特色。

三、虚实相生,章法出新。在章法布局上,刘养池深谙“计白当黑”之道,注重空间与线条的辩证关系。他打破传统对称式构图,以疏密、欹正的强烈对比构建视觉张力。他的行草书法笔墨酣畅淋漓,章法错落有致,字距时紧时疏,行距或宽或窄,形成如音乐般的韵律感;空白处虽不着笔墨,却与墨色区域相互呼应,构成虚实相生的整体意境。这种章法处理既避免了程式化的匠气,又赋予作品现代审美意趣,使传统书法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生。


四、文心铸魂,以书载道。刘养池始终认为,书法不仅是技法的呈现,更是文化精神的载体。他人品与书品同敦厚,书写内容与书法字体相协调。他的作品内容多选取经典诗文,通过书写过程与古人对话,将个人对传统经典诗文的理解融入笔墨之中,创造新的艺术意境。他的篆书《心经》,以端庄静穆的笔调传递经文的空灵意境;他的行草《将进酒》则以豪放洒脱的笔法呼应诗歌的雄浑气象。这种“文”与“书”的深度融合,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视觉审美,成为文化精神的具象表达。

从传统中走来,在创新中突破,刘养池以笔墨为舟,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不断探索。他的书法作品,既是对千年文脉的深情回望,也是对当代艺术表达的勇敢尝试,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为中国书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