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丝路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丝路论坛
不要再烧纸了,种树吧

            忽培元:不要再烧纸了,种树吧——己亥清明思亲录

                                                          忽培元    义耕堂主人 

 

“不要再烧纸了,种树吧!”早晨睁开眼睛,耳边仍然响着这个声音。很熟悉,很亲切,又很急迫的话语,是父亲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萦绕儿子耳际。随即又像是敲击悠远的洪钟,声波一层层扩展,传得很远很远,以至整个的天空都在回响……

昨晚睡梦之中,又见到了父亲。像每次一样,老人家很安祥地躺在那里,面带微笑。

“不要再烧纸了,栽树吧!”说这句话的时候,老人家突然眉头皱起来,显出很痛苦的样子。那很少见到的痛苦神情,就像是他老人家已经得知了,四川凉山木里可恶的山火瞬间吞噬了三十位年轻的生命。

“不要再烧纸了,种树吧!”父亲的声音透着嘶哑,充满焦虑和不安。以往老人家并不是这样呀。自从那年夏天过世后,每次托梦总是和风细雨,轻慢地吹拂,即使偶然批评人,也不会生气,这和生前那个性情急而暴的父亲判若两人,令你想到,躺下了的人,才算真正活明白了,放下去了。

“不要再烧纸了,种树吧!”一生从事水利建设,心系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父亲躺下去了,竟然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父亲是为生态建设而生,他是陕北延安水利水保建设的先行者,填补了各县水利工程空白的人,几乎每个县的第一条农业灌溉水渠,都出自父亲牵头测设施工。可以说,他是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把“论文”写在了黄土大地上。像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没有一本专著的专家呀,却真正是“著作等身”。

 

小时候不懂事,最反感邻居家的孩子喊自己父亲的名字。那是骂架时的底线,一听到谁喊自己父亲的名字,战争就立即爆发。这就好比台独分子叫嚣要台独一样,那是忍无可忍的国家底线!

忽聚田,今天来看父亲的名字其实很有意思,寄托着祖父和忽家几代人的梦想。聚田,祖母总是喊一个田字。这是真正农民的梦想。把田地聚拢到自家的名下,这就是庄稼人最大的梦想。并不像帝王将相,胸怀天下,满脑子想着兼并天下、治理天下什么的。读了大学的父亲,理想显然比祖父要高远。因此父亲为我起名培元,意为培养国家的元气。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再加上抗美援朝,国家实可谓元气大伤,“培养国之元气”自然是当务之急。父亲能给我起这么好的名字,我至今感激不尽,无形的鞭策,丝毫不敢怠懈。

父亲用自己一生的奋斗,圆着自己的美梦,几十年如一日同几代水利水保人一道,在干旱的黄土高原上绘制出一幅美好水利水保实景图。在人们眼里,水利水保队长忽聚田一生抗击干旱,为民保水引流灌溉,直到倒在一池清水之中。令祖父失望又自豪的是,父亲没成为聚田的地主,反成了引水的公仆。曾被誉为当地水利战线焦裕禄式的干部。可谓因水而来为水而去,父辈一生无憾,可谓寿终正寝。

十五年前,父亲在水中沐浴时入水而息。在公共浴池里,当人们发现他时,他单独一人平静地淹伏水中,像一棵大树悄然倒下去了。他像一位普通的父亲,前来送他的人,多是儿女们的同事和友人,并没几人记得他的功业。他所修水利灌区的人们的后代,已经不感到地能浇水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地本来就是应当浇水的呀,就像人肚子饿了就应当要吃饭一样顺理成章,天经地义。至于当年修水利的人们,更是不值一提。父亲原先一心想着叶落归根,回到老家渭北平原上的出生地大荔,是我说服父亲留在了陕北。随后人们扶他上山,老人家安卧福地,被埋在一个看得见他设计施工的一处大型水利工程的高山坡上。延安人都知道,那座山叫柳林山,就是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写到的柳林圃西侧的那座高山。初到延安的人,一下了火车就能望得见的那片浓绿。因为我们每年坚持在父亲的墓地周围荒地上载树,如今已是一片葱绿。有松柏,有家槐,还有香椿和红枫、火炬树。每到秋季树叶金黄枫叶火红,那小小的坟冢被掩隐在五彩的林中,感到父亲的生态梦已经实现,他老人家安卧其中,会格外喜悦。过去人们上坟扫墓烧香化纸,总以为是过世者的需求,其实完全是生者主观误判。父亲搞了一辈子水利和水土保持,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这满眼的绿色呀,难怪梦里相逢,他老人家会大声疾呼:“不要再烧纸了,栽树吧!”

我坚信,这应该是父亲的心声无疑。

                                                                                    2019.0405

 

【作者:忽培元】  【发表时间:2019/4/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