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在京举 ..
· 大国五年丨“中国绿”,绘 ..
· 人民领袖|这张交粮凭证 ..
· 千年瓷都”何以青春不老? ..
· 镜观中国丨英雄回家 ..
· 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 ..
· 新华视点丨努力完成全年经 ..
· 新华网视评|坚决打击汛情 ..
· 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详细内容
七旬老党员10年为抗日英烈树碑77座

党员金春燮10年为抗日英烈树碑77座——

让英雄丰碑矗立大地

人民网记者 岳富荣 孟海鹰 祝大伟

金春夑在小汪清抗日根据地做讲解。记者祝大伟 摄

记者跟随金春燮从汪清县城出发,向东南,经过一段便道进入汪复线,一路颠簸近50公里,来到了童长荣烈士陵园。这条路,金春燮10年来走了无数次。“当初到这里修建陵园,拖拉机、吊车、铲车,啥都坐过。铲车没减震啊,一路把我和几个上年纪同事的老骨头都快颠散了。”

蓝天绿树映照下,童长荣烈士陵园肃穆庄严。抚摸着童长荣烈士墓碑,金春燮感慨万千,这是他在汪清这块土地上为抗战英雄树立的第一座碑。

“不要把这些碑只看成是水泥和石头堆起来的建筑,它们都是有灵魂的,凝聚了抗日英烈的不朽精神。”为了让英烈的精神丰碑在人们心中巍然矗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教育后人,金春燮这位年近七旬的朝鲜族老党员、老干部,用10年时间,辛劳奔波,建起了77座抗日英烈纪念碑。

“没有理由不保护好先烈留下的遗迹”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位于长白山东麓,山水相依,风景独好。10年间攀山路、穿密林,金春燮最珍爱的风景就是抗日英烈的纪念碑,就是抗日英烈留下的不朽精神财富。

金春燮1947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海林县,1969年12月入伍,1973年9月入党,1974年3月退伍到汪清县工作,做过工人、教师,曾担任乡党委书记、县文化局局长、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2005年4月,任汪清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近年来,他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工作者”、“2013年度感动吉林人物”等荣誉。

“没想到汪清在东北的抗战中如此重要,没想到这里抗日英雄这么多,感到震惊啊。”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关工委的重要职责。到关工委上任伊始,金春燮就开始致力于研究汪清的抗战史。越来越多的积累和发现,激发了他的满怀豪情,他感到肩上是沉甸甸的责任。

“汪清县是抗战时期东满地区党的领导核心和指挥中心。”金春燮说到汪清县的抗战历史便滔滔不绝。上世纪30年代,中共东满特委领导吉林省东部地区军民,以和龙、延吉、珲春、汪清、安图为主要抗日根据地,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经过我和同事们调查论证,在抗战时期,汪清抗日军民与日寇进行了105次战斗,603名抗日将士献出宝贵生命。在汪清的土地上,留下了177处抗战遗址。抗战英烈中,最突出的就是童长荣烈士。”

童长荣是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曾先后担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大连市委书记等职务。“九?一八”事变后,童长荣来到东满地区,担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领导人民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1934 年春,在汪清县境内的一次反“讨伐”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 岁。1951年,童长荣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童长荣的名字列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2005年4月,金春燮满怀敬意来到东光镇庙沟村抗战遗址,瞻仰童长荣墓地。“杂草覆盖的小土包,四周散落着三四十块拳头大的石头,仔细辨认才发现墓碑是一个仅有半米来高的小木牌。”金春燮不禁为几近消逝的英雄墓地凄然动容。

荒烟蔓草,早春犹寒。墓碑不立,英魂何依?

金春燮心绪难平:抗战将士在高山密林中辗转,冒严寒、踏积雪,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我们没有理由不保护好先烈留下的遗迹。

“一定要为抗战英烈、民族英雄建碑塑像。”金春燮下定决心。

“最大的困难是钱,最大的障碍是如何放下架子去筹钱。”金春燮对记者说,毕竟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曾经是县领导,真不知咋去求自己的晚辈。

“可是当你站在残损的烈士墓前,脑海中闪现出一个为了这块土地奉献生命的27岁的年轻身影,我这老头子还有什么架子放不下呢。”于是,跑机关、找企业,三千五千,一万两万,金春燮开始“化缘”。

金春燮为抗战英烈树碑的行动,得到汪清县委县政府、各级民政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有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硬是把省吃俭用积攒的4万多元钱捐了出来。

在金春燮和汪清县关工委同事们的努力下,2010年10月重建了童长荣墓,2011年6月建成童长荣烈士陵园。2013年,汪清县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对童长荣烈士陵园进行扩建,修建了童长荣烈士纪念碑和童长荣纪念馆。

如今,童长荣烈士陵园成为吉林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省内外前来参观、接受教育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

“要用认真和虔诚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今年春天,第77座英烈纪念碑在梁成龙烈士殉难地昂然树起。梁成龙时任东满特委委员、汪清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牺牲时年仅30岁。

10年,77块纪念碑,让抗日英烈的业绩和精神得以刻石铭记,而金春燮立碑的艰辛与付出也为人们所敬佩。

“老崔、老刘,抗日游击大队密营那座碑得抓紧时间立起来,怕是无法按期竣工啊。资金本来就不多,找施工队还得花钱,咱们几个老骨头干吧。”那时,山里的温度已降至零下30摄氏度,金春燮仍然惦记着进山。

汪清县关工委副主任崔锦哲忘不了与金春燮进山的经历“惊险时刻”。在山里干完活,他们就坐铲车返回。山路狭窄,一路颠簸,一边是山崖,一边是坠满碎石的山坡。由于铲车车体宽,轱辘也大,中途会车时,压塌了外侧的路基,险些翻下深沟。“真后怕啊,要是下去了,我们的老骨头就埋这里啦了”,崔锦哲回忆说。

在童长荣烈士陵园施工的关键时期,金春燮丙肝病发作,需要注射干扰素和休养。他却白天上工地,晚上让老伴给他打针。持续13个月,打了67针干扰素,瘦了20多斤,老金干活却一点儿没受“干扰”。

春天施工,“桃花水”冲塌了进山的小桥,金春燮带头挽起裤腿趟过哇凉的冰水;夏天,顶烈日穿密林,草爬子叮,马蜂踅,挑战着“这把年纪”的老金和他的同事们。

拿着“化缘”来的钱,金春燮精打细算,既当设计师,又做施工者,事事亲力亲为。从来没学过建筑,金春燮硬挺头皮干。

秋末冬初,山里已寒气袭人。金春燮带着关工委的老同志和附近村屯的农民,花了两天,费足了气力,才把童长荣烈士墓建好。第二天过去一看,墓塌了。

“立碑是个力气活儿,更是个技术活儿。受累不怕啥,可费半天劲,活却没干好,这着急上火啊。”金春燮请教设计院的专家才知道,冬天施工,水分大的砂石料会受冻膨胀,生生把墓给冻坍塌了。

“找旧报纸,凑成和实际雕塑一样大的平面图,最起码有个直观感受。底座上三个字多大啊,都是一点点比量好定下来的。生怕自己没有尺寸的概念,就用笨办法。”在童长荣的半身雕塑前,金春燮讲起当年的故事。

“无论是墓碑还是雕像,都是个细活,高了矮了大了小了都不行。选址、设计、备料、施工、刻字,大大小小的每道工序,都得细心严谨,这不仅关乎建筑物的美观结实,更是用我们的认真和虔诚表达对英雄的缅怀和敬意。”金春燮对记者说。

“每一位先烈的事迹都值得树碑铭记”

金春燮树立的77座纪念碑,有烈土碑、惨案碑、战斗碑、烈士殉难地碑,还有群体性的抗日壮士殉国纪念碑。

每座纪念碑后面,都是岁月风尘无法掩埋的珍贵生命和高尚灵魂。“在汪清牺牲的六百多位抗日烈士,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没有结过婚,都是热血青年。”金春燮说。

从县城的汪清北街出发,沿着村道,行驶近25公里,就到了小汪清抗日根据地。在这里,金春燮已经立了25座纪念碑。在东满抗日英烈纪念碑不远处,依次坐落着金锦女、姜春花的雕像。

65岁的徐金福是姜春花的小女儿。今年8月12日,她再次来母亲的雕像前祭拜,为母亲献上鲜花,表达一份深沉的思念。

“来之前连续几天都睡不好,老在想我妈妈的一生特特别是抗战期间经历的苦难。”眼泪横流的徐金福说,“几十年过去了,感谢还有人记着我妈妈,还能让我看到她的塑像。”

姜春花是一位从抗战艰苦岁月中走过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为了使躲藏在密林里的八十多名抗日军民不被日伪“讨伐队”发现,姜春花把哭闹的孩子紧紧捂在怀里。保护了群众,一岁半的孩子却窒息而死。金春夑了解到姜春花的事迹,深受感动,为她立碑并设计制作了雕像。

1933 年,金锦女一家六个亲人被侵华日军杀害。11岁的金锦女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参加抗日。她曾机智地避开敌人设置的多重关卡和封锁线,顺利完成了为抗日组织递送秘密文件的任务。1934年初,金锦女不幸被日军抓住。面对糖果诱哄、严刑拷打,她痛骂敌人,没有透露游击队的下落,最后被日军活活打死。“姐姐牺牲76年了,人们还没有忘记她。”2010年,金家老少三代来到小汪清根据地祭拜,金锦女82岁的妹妹抱着姐姐的雕像失声痛哭。

在金春燮看来,有两座碑与众不同,一座是日本共产党员伊田助男的纪念碑,一座是55名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伊田助男是日本关东军间岛辎重队队员、日本共产党员。为了坚持正义,反对日本侵华战争,1933年3月末,伊田助男把装在汽车里的10万发子弹留给我抗日游击队并给我抗日游击队留下一封信,饮弹自尽。现在,每年都会有日本民众到伊田助男的牺牲地祭奠。

不能让无名烈士“无名”。1945年8月,苏联红军兵分两路,利刃一般插向日本关东军腹地。经过6天浴血奋战, 55名苏联红军牺牲,被汪清百姓集中埋葬在一个山坡上。由于苏联红军烈士没有留下名字,金春燮在墓碑上刻下金黄色的大字:“苏联红军无名烈士碑”。

“抗战不分你我,抗战没有国界。在这片土地上为抗战牺牲的每一位先烈的事迹都值得树碑铭记。在有生之年,我都要给他们立碑!”金春燮说,“碑立下了,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历史就保住了。”

在童长荣烈士陵园,金春燮总会告诉大家,26米长的甬道、面积90.16平方米的陵园,象征汪清9016平方公里土地上的26万人民永远怀念抗日先烈。金春燮立下的碑、树起的雕像,其中每个数字都蕴含着寓意。“为革命先烈立碑不能随便,要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感,让后人铭记。”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漫山遍野的金达莱展示抗日故地生命之蓬勃,庄严高耸的纪念碑铭记抗日英雄功业之不朽。(完)

【作者: 】  【发表时间:2015/8/25】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