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第八届中国企业论坛在京举 ..
· 大国五年丨“中国绿”,绘 ..
· 人民领袖|这张交粮凭证 ..
· 千年瓷都”何以青春不老? ..
· 镜观中国丨英雄回家 ..
· 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 ..
· 新华视点丨努力完成全年经 ..
· 新华网视评|坚决打击汛情 ..
· 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详细内容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西大宣传部 西北大学 4天前

2018年5月2日,纪实文学《梁家河》首发。该书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的工作生活,记录了他七年知青岁月的深刻体悟,展现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全书10余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部分。

5月29日上午,西北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会议,集体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陈乃霞和省委高教工委宣传部负责人旁听了学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立宏主持。

学习会上,郭立宏首先传达了省委书记胡和平在《梁家河》首发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明纲领学了《梁家河》一书中《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要为人民做实事》《走进新时代》等章节。校党委副书记赵作纽,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李邦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洪,社科处处长吴振磊,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韩凯峰,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马向科分别结合各自学习工作实际,交流了学习感悟。陈乃霞也在会上交流了学习心得。

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陈乃霞


《梁家河》这本书,可以说是习近平的青年史。该书发行以来,全省师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学思践悟活动。西北大学这次中心组学习,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为我省高校切实掀起学习《梁家河》高潮作出了榜样。

听了大家的分享,我愈加感受到《梁家河》中饱含的精神力量和为民情怀。我们学习《梁家河》,要学些什么呢?

  • 学做一个有信念的人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梁家河时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信念。”

作为一个伟大民族的接班人,我们都应该向总书记学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牢牢树立为人民、为祖国奋斗的信念。

  • 学做一个爱学习的人

在梁家河的日子里,青年习近平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还组织乡亲们学习。他不仅坚持书本学习,还始终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

我们应该像总书记那样,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

  • 学做一个能吃苦的人

在习近平看来,吃苦,是磨炼人的最好办法,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吃苦精神永远没有过时,我们应该向总书记那样,在困难和艰苦面前不埋怨、不逃避、能坚持、肯担当;要懂得人生当奋斗,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让我们从《梁家河》中学习、体悟心忧天下的情怀、善于团结的胸襟、大公无私的境界、热爱人民的赤诚,弘扬优良传统、增强“四个自信”,凝聚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  赵作纽


《梁家河》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给年轻人必读的励志读本,更是党员和领导干部精神的定额口粮。

我在书中更多看到的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有率真个性的青年习近平。看完这本书,再比照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会体悟出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为四个统一:一是坚定前行的目标和理想与稳步渐进的阶段和方法的辩证统一;二是凝聚人民最大共识和力量与全党个体实践和自觉担当的集中统一;三是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胸襟与科学务实的风范和作风的融合统一;四是历史比较国际比较的宽阔视野与建党执政富国强军的真理自信的有机统一。

结合自身工作,我将处理好多年形成的部队刚性管理模式与高校包容的治学环境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好工作千头万绪中的轻重缓急;设身处地真情服务广大教职工和青年学生;学习并掌握运用好新时代高校治学办学客观规律,善于破解难题。

梁家河已经成为探索一代胸怀使命的中国人的精神起源地和归宿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胸中汹涌奔腾的一条精神之河。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李邦邦


通过阅读,我深深地感受到,梁家河是总书记读懂人生、读懂人民、读懂中国的重要起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祥地、逻辑原点和实践起点。

总书记在梁家河岁月的一言一行,真切地诠释了什么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青年习近平在困境中珍惜光阴、刻苦学习,不怕吃苦、勇于担当,自强不息、一心为公的优良品质,特别是“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进取精神,“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意志,“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不变初心,是我们应该终生学习和实践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用好用活《梁家河》这部“教材”,教育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践行好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要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杨洪


《梁家河》一书所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等内容,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的鲜活素材。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思政课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肩负着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扣子”的重大使命,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梁家河故事和精神不仅是深化教学内容和增强课程吸引力的需要,而且是广大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社科处处长  吴振磊


从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到《梁家河》,我深深感受到梁家河确实蕴含了“大学问”,那就是在青年习近平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始终不渝跟党走的信念、主动融入群众的情怀、持之以恒的精进、谋事创业的担当。作为一名高校社科工作者,我们要主动学习、研究、传承梁家河精神:一是坚定始终不渝跟党走的信念,在理论自信上贡献西大智慧;二是坚持主动融入群众的情怀,在科研服务中彰显西大学术境界;三是坚持持之以恒的精进,在改革创新中激发西大学人动能;四是坚定谋事创业的担当,在新时代擦亮西大文科品牌。


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韩凯峰


从《梁家河》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习近平知青岁月的感人事迹,看到了他坚定“为人民做实事”初心的高远追求,看到了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读了《梁家河》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习近平首先是个普通人,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伟人普通而平凡的一面;习近平是追求政治进步的人,从入团到入党,充满了艰辛,但他积极争取政治上早日进步;习近平是带领群众干实事的人,他以“团结观”为突破口,撸起袖子在黄土地上做起了他的“大学问”;习近平是有强烈人民情怀的人,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他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坚定信念。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马向科


我想用三个词来分享我的阅读体会,就是“信心”、“信念”和“信仰”。

  • 首先是信心。陕北七年,铸就了习近平钢铁般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在这样的人民领袖的带领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 其次是信念。支撑青年习近平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执着探寻的是追求真理的信念。

  • 最后是信仰。习近平说的“梁家河情怀”是检验信仰初心的试金石。

我们要铸牢忠诚、坚定追随,自觉把岗位平台当做人生舞台,奋力谱写属于我们生命华章中的“梁家河”!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立宏

郭立宏在讲话中肯定了学校前一阶段学习《梁家河》的做法,要求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进一步带动全校的学习活动。

他指出,全校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仔细研读、深入学习,正确把握蕴含其中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和中华复兴的梦想;要以学习《梁家河》为契机,整合全校人文社科资源,尽快产出系列研究成果,彰显我校在“延安精神”研究方面的特色;要将学习《梁家河》贯穿到人才培养各环节,教育青年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使“梁家河精神”成为西大学子最鲜明的精神特征;要使《梁家河》成为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鼓舞我们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鲜明旗帜,凝聚干事创业的力量,形成干事创业的风气,用一流的办学成果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他对陈乃霞一行旁听督导我校理论学习中心组活动表示感谢,指出要切实发挥好中心组的作用,使中心组成为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阵地,提升领导能力、加强班子建设的重要抓手,统一思想认识、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西北大学校内,师生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对《梁家河》的一书的学习。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经济管理学院

2014级金融学本科生 刘泽强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之上,有无数个像梁家河这样的基层乡村,无数个基层单位组成了我们的国家。我作为学校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即将要到基层去奉献我们的青春。这也是给我们这些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一次深入了解基层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未来支教的时间里,我一定认真学习习总书记“为人民办实事的不变追求”,真真正正、踏踏实实地给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带来“烛光”。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生 黄翌

学习《梁家河》,我们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从书中提炼青年习近平在延安精神的滋养下和在梁家河七年的锤炼中形成的许多优秀品质,以青年习近平为榜样,向青年习近平看齐,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二是要深切理解“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通过学习了解梁家河的变迁史,更加坚定对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增强“四个自信”,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宏伟事业当中去。

新闻传播学院

2016级广告学本科生 叶铖

梁家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生之地,新思想得以萌生的重要源头就是青年习近平对知识的不断汲取,对学习的渴望。这也启示我们,青年时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只有通过学习开拓了视野,有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7级化学类本科生 姚敏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大学问从哪里来?从梁家河日日夜夜的亲身实践中来。无论是带领乡亲们打坝淤地,还是挨家挨户做工作为乡亲们修沼气池,这都给予了青年习近平“大学问”。这些“大学问”,使得他从初到梁家河时的彷徨与迷茫,转变为到带着不舍和坚定的人生目标离开梁家河,这是一次升华与蜕变。




信息来源/ 宣传部

摄影/ 华人 马骞

编辑/ 刘叙含  责编/ 李琛

【作者: 】  【发表时间:2018/6/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