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详细内容
习近平的“大山情”

                       习近平的“大山情

2020年04月21日 09:03:06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 王子晖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20日在陕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之后前往小岭镇金米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每一年,习近平都要到不少地方考察调研,尤其是山区去得特别多。习近平有一种深厚的“大山情”,在他心中,装着祖国的一座座大山。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梳理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20日在陕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位于商洛市柞水县的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秦岭生态保护情况。之后前往小岭镇金米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每一年,习近平都要到不少地方考察调研,尤其是山区去得特别多。

  他曾绕过九曲十八弯,来到山大沟深、道路陡峭的定西、临夏,看望困难群众;也曾冒着腊月的寒冷,登上井冈山,瞻仰八角楼革命旧址群。习近平心中,装着祖国的一座座大山。

  生态兴文明兴,让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

  中国山区面积广大,山是锦绣中华大地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可以说,大山养育了中国人民,也孕育了中华文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心中的山,是造福子孙后代,使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早在2013年11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就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爱山、护山,习近平一直非常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秦岭、祁连山等地破坏生态环境事件,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

  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更是涵养八百里秦川的一道生态屏障。近年来,习近平对秦岭违建别墅严重破坏生态问题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先后六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务必高度重视,以坚决的态度予以整治,以实际行动遏止此类破坏生态文明的问题蔓延扩散”。

  在习近平亲自推动下,2018年7月,一场雷厉风行的专项整治行动在秦岭北麓西安境内展开,全面拆除,全面复绿,一些党员干部因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的祁连山,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但因过度开发,局部生态破坏问题曾经十分突出。对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习近平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与修复”。

  2017年2月,中央督查组开展专项督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督查情况汇报,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对秦岭和祁连山等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始终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态度坚决、亲力亲为,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反响。这是他强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每到山区,习近平总要叮嘱保护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人民群众。

  2019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北京世园会开幕式上说:“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攻克贫困堡垒,大山绣出“精准扶贫”之花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全国重点贫困县阜平县。这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首次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习近平的脚步踏遍了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几乎都是山区。

  习近平心中的这些山,也是一座座必须攻克的贫困堡垒。走山路、进山村,多年来,他不停地和大山“打交道”。

  2013年11月,习近平来到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后来在一次重要场合,习近平回忆道:“上次到湘西十八洞村视察,我感触很深。爬那个山爬了好远,好不容易才到那里。去了以后,一个老太太见了我问,请问你贵姓,你是哪里来的?她不认识我,因为那儿比较偏远,她不看电视,文化也不够。”

  “这个地方这么偏僻,又是一些老人和儿童,搞什么大事业啊?”“在深山老林里搞工业项目,没人才,没市场,成本又高,不容易发展起来。”习近平强调,扶贫要实打实解决问题。这即是精准扶贫的真谛。

  考察十八洞村之后,习近平又马不停蹄到多个片区调研,因地制宜支招脱贫攻坚,考察中还多次主持召开跨省区的座谈会。一针一线,大大小小的山间“绣”出朵朵精准扶贫之“花”。

  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时,习近平曾说,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就差吕梁还没有去了。那里脱贫攻坚难度很大,一定要实地看一看。2017年6月,正在山西考察的习近平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地处吕梁山片区的岢岚县赵家洼村。这里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相互交织,是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给予更加集中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开展更加有力的工作。

  2018年2月,习近平又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4个多小时,深入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和解放乡火普村看望贫困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考察中,习近平坚定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

  习近平心中,装着千百个“大凉山”“吕梁山”。7年多来,他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带领全国上下一座山一座山地攻坚,脱贫攻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2019年4月,来到武陵山片区的重庆石柱华溪村,习近平看到村民温饱不愁,通过参加黄精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土地入股分红、管护药材基地等方式,实现了稳定脱贫。

  2019年7月,来到内蒙古赤峰马鞍山村,习近平看到该村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旅游强村,运用“菜单式”扶贫和扶强带贫模式,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2019年9月,来到大别山片区的河南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习近平看到当地通过发展油茶种植加工产业,贫困户摆脱了贫困,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

  今年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说:“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

  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习近平日夜牵挂的穷山沟,正一个个换上新颜。

  永记初心使命,大山深植我们脚下的根胸中的魂

  中国共产党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一座座大山里,蕴藏着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崇高的革命理想。

  习近平心中的山,亦是共产党人脚下的根、胸中的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沿着中国革命的征程砥砺初心,他由衷地说:“每个地方都让我思绪万千,初心和使命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不竭动力。”

  2013年11月,在沂蒙山老区,习近平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并参观沂蒙精神展。

  2016年4月,在大别山老区,习近平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瞻仰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

  2017年6月,在吕梁山老区,习近平驱车赶到兴县蔡家崖村,向晋绥边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瞻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

  ……

  每一次瞻仰革命遗址和文物,习近平总是仔细询问当地同志有关细节,同大家一起回忆先辈们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他常说,每到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

  2016年登上井冈山时,习近平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我们今天的这一代共产党人又踏上了漫漫征途,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习近平掷地有声地说:“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

  一次次来到革命老区,习近平也在思考着一个深刻的问题:如何使我们党永葆初心,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如何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习近平这番话道出了共产党成功的秘诀。

  一座座革命的山,都有着一部部党和人民鱼水情深的历史。一草一木,都满载着党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从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山,可以读出历史的规律和历史的必然。这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作者: 】  【发表时间:2020/4/2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