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详细内容
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2020-04-26 18:02:2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南昌4月26日电 题: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新华社记者刘健、李兴文、郭强、高皓亮

  4月26日,随着最后7个贫困县宣布退出,革命老区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基本摆脱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时刻。

  江西,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起点,南昌是人民军队摇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摇篮、瑞金是共和国摇篮。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这是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新貌(4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张浩波 摄

  2017年2月,井冈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历史坐标映衬出一个重大主题——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历史昭示现实,现实辉映历史。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永恒的初心 历史的交汇

  江西于都,晨曦微露。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5)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江西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烈士后代孙观发介绍家中情况(2019年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梓山镇潭头村烈士后代孙观发早起洒扫、烧水、做饭。游客到来,他递上一杯杯热茶,讲起村庄的故事。

  潭头是赣南老区一个典型的红军村,也曾是贫困村,村民在顺口溜里这样描述:“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全村原有贫困户109户,孙观发是其中之一。

  随着脱贫攻坚的开展,这里旧貌换新颜,去年村里还集资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村民当上了股东,添了一个个新身份:讲解员、保洁员、服务员、厨师……

  “去年家里收入18万多元!”孙观发说。

  老区脱贫,牵动人心。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这是江西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一景(2019年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西考察,来到潭头村察看村容村貌。他深情地说,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

  这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

  90多年前,大革命失败,一大批共产党人从四面八方会集江西,谱写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开始长征等波澜壮阔的长歌史诗。

  “在江西,共产党人开启了走向胜利的起点。”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陈胜华说。

  这是一片承载着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土地——

  瑞金郊外,谢家祠堂。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7)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这是位于江西瑞金市的谢家祠堂(2019年5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一新生的红色政权在宪法大纲中明确“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

  “当年,共产党人为什么革命?”

  “就是为了改变穷苦人民命运。”讲解员黄露芬说。

  打土豪分田地,架桥挖井,创办学校、消费合作社……秉承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等朴素初心,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始了治国安民的伟大预演。

  这是一片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土地——

  江西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5.3万余人。当年240万人口的赣南有33万人参加红军,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战士倒下。

  跨越时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赓续绵延。

  “共产党是为穷苦人民谋利益的党!”在江西一处处革命旧址,当年红军留下的标语依稀可见。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如今,一座座新村、一个个产业基地上,又刷上新的标语。

  枝繁叶茂的松树,挺立如塔。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8)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这是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华屋自然村(2019年5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

  一边是66栋鳞次栉比、白墙黛瓦的客家小楼,一边是7栋低矮破旧、留作记忆的危旧土坯房……瑞金市叶坪乡华屋自然村,站在后山苍翠挺拔的青松下俯瞰,新旧对比穿越时空。

  华屋历史很“红”。苏区时期,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户户有人参加红军,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感人故事:80多年前,17位华氏子弟参加红军,出发前相约到岭上栽下17棵松树,约定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如果有人牺牲,活着的要为牺牲的孝亲敬老。

  青松依旧在,不见儿郎归。17位华氏子弟壮烈牺牲在长征途中,他们亲手植下的松树被后人们命名为“信念树”。如今,华屋早已旧貌换新颜。

  一个个山村化茧蝶变,脱贫捷报频传。

  2017年2月,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神山村,昔日井冈山最偏远的贫困村之一,如今变身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村开起了20多家农家乐,80%的村民参与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到超过2万元。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2)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这是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的“笑脸墙”(4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浩波 摄

  “家里不仅脱了贫,还买房买车啦!”脱贫户左秀发眉眼带笑。村庄广场上,一面由村民开怀大笑的照片组成的“笑脸墙”,生动定格了他们越来越红火的好日子。

  2020年4月,随着最后7个贫困县退出,江西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346万人减至9.6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21%降至0.27%。

  于都县车溪乡坝脑村,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坐在自家三层半小楼前。

  1934年,她的丈夫王金长踏上漫漫长征路。“我至多离开三五年,你照顾好家里人,一定要等我回来。”临别一言,让段桂秀痴等一生。

  在赣南,终其一生守望家人归来的故事并不鲜见。翻阅烈士名册,赣州10万余有名有姓的烈士中,3.2万余人的烈士证上有共同的标注——“北上无音讯”。他们的亲人没有盼回他们,如今却迎来他们为之奋斗的美好生活。

  不朽的精神 不变的作风

  脱贫之际,宁都县东山坝镇大布村的贫困户想到了帮扶干部胡光鹏。5个月前,他因病倒在扶贫一线。

  大家至今仍在念叨他的好:

  2017年冬夜,贫困户曾小兵家的牛走丢了,胡光鹏连夜赶到村里,两人翻山越岭,凌晨3点多在山坳中把牛找到;

  2018年9月,贫困户廖满秀生病住院,胡光鹏车接车送,在医院照顾她直至出院……

  英雄已逝,牵挂绵长。

  宁都是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集结地、指挥中心、主战场之一,这里的土地浸染着烈士的鲜血。

  硝烟逝去,反“围剿”战场变为反贫困战场。这里没有枪林弹雨,却同样有流血牺牲,同样考验理想信念——

  吴应谱、樊贞子夫妇,修水县扶贫干部,2018年12月在下乡扶贫途中车辆失控坠河,生命定格在28岁和23岁;

  肖新泉,会昌县小密乡罗田村驻村队员,2019年9月在村里不幸牺牲,原本3天后他将步入婚姻殿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共有40位扶贫干部倒在扶贫一线,成为脱贫战场上一座座精神丰碑。

  不朽的是精神,不变的是作风——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1)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这是江西省兴国县景色(2019年4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陈鹏 摄)

  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村民曹承凤家,8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改革开放初期建的两层青砖小楼、几年前新修的三层半小楼呈“品”字状矗立在一起。

  1933年春,苏区贫农马荣海家不慎失火。时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昌宝闻讯赶来,发动互济会和群众捐钱募料,帮助他家盖新房。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长冈乡调查》中,引用此事,述说鱼水深情。80多年间,马家几代后人都没舍得拆除这栋闲置多年的土房子。马荣海的孙媳妇曹承凤说:“人要记恩,这栋土坯房里有党的恩情,老马家要一直传下去!”

  老屋装着苏区干部好作风,新房见证老区百姓好日子。

  精神是原动力,作风是战斗力。

  在江西各地,1.22万名驻村第一书记、3.97万名驻村工作队员、30.2万名结对干部倾心帮扶,不获全胜不收兵。

  思忖再三后,刘智勇再次申请留任。

  40岁出头的他是吉安市永新县龙门镇黄岗村第一书记。2017年,任期届满,但考虑到村庄尚未脱贫,他选择留任。在他的带领下,黄岗村顺利脱贫。

  去年,第二个任期届满,儿子正处在升学关键期,刘智勇犹豫是否要离任。但看到村里刚有起色的产业,他决定留下来。“等产业发展好了,我才能放心离开。”

  在吉安,先后有163位第一书记主动留任。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于都河畔,长征渡口。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9)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这是位于江西于都县的长征渡口(2019年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1934年,于都人民主动送来门板、床板搭设浮桥,帮助8.6万余名红军渡河,踏上万里征程。“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这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所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说。

  90多年后,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共产党人与百姓同心战贫。从罗霄山区到鄱湖之滨,一个个产业基地、一个个扶贫车间,老区群众用勤劳和智慧谱写出催人奋进的脱贫赞歌。

  距长征渡口不远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思源社区,从偏远山村搬到城区的杨流生在新家建起一个“扶贫车间”,靠制衣年收入超6万元。他说:“政府把我们迁出来,只要勤劳肯干都能脱贫!”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社区广场上的9个大字是他们新生活的最好注脚。

  永驻的民心 崭新的征程

  穿过簇新的门楼,来到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新村,墙上的一张大幅拼版照片引人注目:左边土楼泥墙裸露,逼仄狭窄;右边新楼窗明几净,静谧祥和。

  红军后人吴传寿见证了土楼蝶变: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曾经交通不便的小布镇成为旅游小镇,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2019年底,一个5G基站落成,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村搞电商,把山里的茶叶、蜂蜜、笋干等销往全国各地。

  土楼村里无土楼,是赣南山乡巨变的缩影。

  集中力量攻坚,制度优势为反贫困斗争汇聚磅礴伟力——

  8年前,赣南老区约300万农村居民住在危旧土坯房中,近300万人喝不上干净水,很多村不通公路……

  特殊困难,需要特殊扶持。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42个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江西省委省政府把老区群众面临的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民生痛点,作为脱贫攻坚的头等大事来抓。

  赣州市扶贫办副主任赖外来说,意见实施以来,赣南老区实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减贫,累计脱贫19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底的26.71%降至0.37%。

  改善民生赢得民心,百姓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感激。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0)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这是江西省兴国县铭恩新村景色(2019年1月24日摄)。 新华社发(张昌祯 摄)

  铭恩新村,兴国县土坯房改造安置点,同时安置了4个村子的村民。新村建好后,乡亲们聚在一起商量,要为自己的新家取个好名字。

  有人提议,就叫“铭恩新村”,我们世世代代都在这居住,要世世代代记住党的恩情,乡亲们一致赞成。如今,“铭恩新村”4个大字镌刻在村头的大石头上。

  缔造减贫奇迹,中国脱贫方案赢得世界认同——

  2017年,美国学者罗伯特·库恩来到江西井冈山,寻访一项首创发明:根据贫困程度深浅,将贫困户标注为红卡户和蓝卡户,有针对性开展帮扶。在纪录片《中国面临的挑战》中,他以这个故事向世界讲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探索。

  偏远山区的脱贫故事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关注。

  2019年11月,来自6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政党代表齐聚南昌,参加由中联部和江西省委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从红土地今昔巨变中感受一个政党的初心和使命。

  “你们看我手上的脐橙,它是我脱贫致富的‘黄金果’。”在宣介会上,瑞金市黄柏乡龙湖村脱贫户邓大庆说,缺资金,有银行贴息贷款和产业奖补资金;不懂技术,技术员上门手把手教,靠种脐橙家里年收入28万多元。

  “一亩脐橙1万块,脱贫致富来得快。”如今的赣南,标准化的脐橙果园达91.6万亩,带动10.5万户贫困户增收。

  不少外国政党代表感叹,在革命老区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探寻中国发展的密码,让世界对中国道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4月的井冈山,杜鹃花分外红艳。

  那抹红,穿越战火硝烟,见证苦难辉煌;

  那抹红,温暖百姓心头,照亮小康征程。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6)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江西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烈士后代孙观发和家人在家门前合影(2019年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3)历史坐标见证初心使命——写在江西革命老区贫困县全部摘帽之际

  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在打糍粑(1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作者: 】  【发表时间:2020/4/2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