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详细内容
总书记的话暖了扶贫干部心(总书记勉励我奋战一线——听第一书记讲述扶贫故事)

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

总书记的话暖了扶贫干部心(总书记勉励我奋战一线——听第一书记讲述扶贫故事)

本报记者  许  晴  林小溪  黄  娴

2020年08月03日04:3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拥有两项“贵州之最”:坐落在贵州最高峰韭菜坪半山腰,平均海拔超过2400米,是贵州海拔最高的村;第一书记杨波2010年担任驻村干部,今年已是第十一个年头,是全省驻村时间最长的扶贫干部。

  “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贵州省代表团的讨论,我有幸当面作了汇报。总书记对我们基层干部非常关心,鼓励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历练。”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和殷切嘱托,一直激励着杨波扎根基层一线,矢志脱贫攻坚。

  “对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要关心爱护”

  2017年10月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近3个小时里,大家争相发言,说变化、话发展、谈期盼,气氛十分热烈。

  “党中央出台的每一项农村政策,都是真金白银,都想到了我们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坎上。”

  “省里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抓得很紧,把精兵强将都派上一线去。大家吃住在村、工作在村,真蹲实驻、真帮实促。”

  “山乡巨变、翻天覆地、鸟枪换炮……这些词用到我们村一点不为过。”

  轮到杨波发言时,他向总书记汇报了这些年驻村扶贫的成果,总书记边听边点头微笑。

  “向总书记汇报,我驻村的时候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在组织的关心和培养下,我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提拔到副科级,又从副科级提拔到正科级。”

  总书记听了杨波的汇报,满意地点点头:“对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要关心爱护,各方面素质好、条件具备的要提拔使用,同时要鼓励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历练。”

  杨波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总书记如此牵挂驻村干部,我们再干不出个样子,那就真是辜负组织培养了!”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2019年,海嘎村人均收入超过9000元,最后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35人全部脱贫,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会上,杨波曾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这几年我们村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人均收入7680元,硬化路串起家家户户宽敞明亮的楼房,小汽车有100多辆,医疗保险全覆盖,全村没有一个孩子辍学,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46%。”

  剩下的贫困户虽然不多,但都是深度贫困,贫困户朱绍才家就是一例。“吃的是洋芋,烧的是火塘,住的是茅草房,家里虽有8口人,但有老人、有学生,还有3名残疾人。眼睛一扫,就知道这家极度贫穷。”虽然过去了很长时间,杨波仍忘不了第一次走访朱绍才家的情景。

  因为找不准帮扶方向,扶贫工作频频受挫,一些新来的驻村干部甚至打起了退堂鼓。“‘干得成就干,干不成就算’,这种心态要不得。”杨波给大伙儿打气,“总书记鼓励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历练。我们来历练不是享清福,而是下功夫、干实事,我们必须想办法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在驻村干部的安排下,朱绍才当起了海嘎村的护林员,一个月有800元工资收入;家里人办理残疾证,驻村干部开私家车带他们去市里做鉴定、申请补贴;朱绍才老父亲的帽子破旧了,驻村干部自掏腰包买了顶新的送上门……有了稳定的收入,还享受各项帮扶政策,朱绍才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还搬进了新房。

  村里修好了串户路,家住山上的村民易正荣出门不用再绕道,十几分钟就到了村办公楼门口;村口开起了农家乐,嫁到海嘎村20多年的苏萍秀在家门口找到了新工作,每月收入2000元……

  “海嘎这几年发展快,不少村民都感觉有点回不过神来。”杨波笑着说。

  不干出样子决不收兵

  一大早,彭忠信、夏俊平等驻村干部就来到村办公楼参加脱贫攻坚专班会。验收串户路、购买新水桶、检修公共厕所……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笔记本封底上,红底黄字格外显眼:“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干部人才在一线成长。”

  “总书记对我说的话,也是对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说的。从北京一回来,我就把总书记的关心带回村里,带给驻村干部。我要和大家一起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仗!”参加党的十九大之后,杨波成了当地的“名人”,不少驻村干部都找他唠工作、谈体会。习近平总书记会上同杨波的交谈,让驻村干部无不深受鼓舞。

  “总书记鼓励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去历练,这话说得真好!一线很辛苦,但也很充实,很能锻炼人。我们不干出样子决不收兵。”从市级机关来海嘎村驻村帮扶的彭忠信说。

  “总书记的话暖了扶贫干部心,大伙儿的心气儿一下子高了,我们不但要带领群众脱贫,还要带着他们致富奔小康!”夏俊平说,“脱贫攻坚战场,需要年轻力量。现在来驻村的,清一色都是年轻人。大家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同时,也增长了才干,收获了成长。”

  驻村干部干劲足,村容村貌变化大。如今,路灯矗立道路两侧,水窖遍布农家院落,“彝家风情”农民画装点了新刷的白墙。村民通过种苦荞、养蜜蜂、开农家乐、外出务工等多种途径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红火。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03日 01 版)

【作者: 】  【发表时间:2020/8/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