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 青瓦土墙 溪水潺潺(走 ..
· 新年好消息!房贷利率又降 ..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 ..
· 油价6连降 ..
详细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书香满家国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书香满家国

               

  文化要繁荣、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都离不开读书带来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力量。

  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将在山西太原举办,主题为“培育读书风尚 建设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倡导下,全民阅读蔚然成风,书香中国生生不息。

  “书香是一种氛围”

  2025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过去的书香世家讲到现在提倡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饱含期待:“书香是一种氛围。”

  推进书香社会建设,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牵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这是书香弥漫的一天——

  清晨,阳光洒落在沈阳市铁西区奉天工场文创园斑驳的红砖墙上。这片由红砖厂房组成的复古建筑群中,一间保留着浓郁“工业风”的城市书房格外引人注目。63岁的退休职工陈经伟是这里的常客:“进来看看书,仿佛时间也慢下来,在喧嚣中寻得一处心灵栖息地。”

  奉天工场是承载着城市工业记忆的老厂区。近年来,曾经沉寂的老厂区“涅槃重生”,将书香浸润到工业遗址中。

  由旧东贸库改造而成的时代文仓城市书房、将汉字演化历史蕴藏于各个角落的汉字主题书房、充满中国古典风格的沈阳古城遇书房……沈阳已建成城市书房28座、书屋180间,小而美、多样化的新型阅读空间散落在城市社区、商圈、公园,氤氲着浓厚的书香氛围,充实着城市的文化因子。

  4月17日,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沈阳市铁西区奉天工场文创园内的城市书房内读书。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午后,位于深圳罗湖的句象书店里,呈现温馨一幕——在亲子共读区,孩子们正在家长陪伴下尽情徜徉于书海。

  书店创始人金鑫介绍,书店开业三年来已在北京、上海、深圳等7座城市落地13家门店,“我们提供购书与借阅一体化服务,希望打造有生命力的阅读空间,让阅读真正融入生活。”

  在深圳,阅读已是一种生活方式——图书馆座无虚席,大型书城人潮涌动,书市书展人气火爆……多年来坚持推动全民阅读,涵育人文精神,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

  夜幕初降,“鲁图青年夜校”的灯亮了。

  山东省图书馆里,济南甸柳第一小学学生李宛如和妈妈一起来听“中华传世经典”夜校公益课。大家围绕《论语》里的“德不孤,必有邻”展开讨论。“想不到这几个字里有这么多道理。”李宛如说,她和妈妈对中华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每课必到。

  自去年6月以来,夜校已累计推出82门精品课程,用图书馆延时服务点亮城市的“夜读时光”。山东省图书馆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叶蕊说,夜校秉持普惠性和公益性原则,邀请专业教师授课,深度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打造综合性“公共文化空间”。

  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中华大地上,书香正飘向每一个角落。

  “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

  “这文脉悠长的宣南热土,遍地是风雅的书声琅琅”……以“诗承古今 雅聚宣南”为主题的2025“百年丁香诗会”系列文化活动日前在北京市西城区启幕,诗歌爱好者们齐聚一堂,共品诗韵书香。

  书籍是文脉的载体,阅读是文脉的接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

  新时代以来,中华民族“耕读传家”的传统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全民阅读”已连续1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近日,《全民阅读促进条例》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民阅读法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与此同时,科技浪潮奔涌,让阅读不再仅仅是打开一本书,而是有了更多元精彩的呈现。

  “在书墙上‘扫’一本书再坐地铁,已经成为我的通勤习惯。”郑州地铁农业南路站,100本电子书沿着蜿蜒的通道铺展开来,市民朱国钦正在《牛津植物史》一书前驻足扫码,“以前坐地铁刷短视频,现在读电子书,上下班途中能学到不少知识”。

  “‘书香地铁’数字阅读活动自去年10月1日以来已举办三期,目前共展出300册电子书,惠及60余万市民。”郑州图书馆网络数字资源部副主任王保华说。

  这是郑州图书馆联合郑州地铁集团举办的“书香地铁”数字阅读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袁月明 摄

  在新疆喀什,集成电子书刊1.3万册、有声读物2万余分钟、视频1万余分钟、电子期刊31种的“新疆数字农家书屋”阅读平台,让偏远乡村群众也能轻松享受数字阅读的便捷。

  “今年我们将大力推广自治区‘农家书屋’小程序,方便群众掌上阅读。”喀什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办主任宋迎娅说。

  不久前,全国首家未来智能阅读馆在浙江杭州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一集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未来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阅读体验空间里,读者通过沉浸式体验,可以了解太空苍穹、未来工厂等知识,也可通过伴读数字人和智能阅读机器人与作者、专家对话,让阅读更加生动有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从“一书在手”到“一屏万卷”再到多维沉浸式体验,科技赋能让阅读走向“悦读”,但不变的是我们对人文素养的不懈追求。

  “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宁夏西海固的农民作家马慧娟连日来正忙着为自己的“脱口秀”做准备。

  “是读书和写作改变了我的人生。现在村里开辟了文化活动场地,配备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等,让农民的生活也有了诗与远方。”马慧娟说。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书香社会建设大力推进,丰富多彩的全民阅读活动遍地开花,人们共享读书之乐,从中汲取智慧力量。

  三晋大地,春暖花开。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即将举办,通过系列主题论坛和展览展示活动,传递阅读魅力。

  这几日,太原新华书店员工马壮壮忙得不得闲。作为一名阅读推广人,他不断走进当地中小学校,为小读者们讲述红色故事、推荐精品书籍。

  “孩子们对读书的兴趣和热情越发高涨,要探索的知识也更加厚重深邃。”马壮壮说,他每年要去近30个学校与孩子们进行阅读分享,希望播种下一颗颗阅读的种子,助力涵育文明风尚。

  江声浩荡、万物生长,江城武汉迎来最美的季节。伴随着书声琅琅,2025年“书香武汉·全民读书月”集中发布暨“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日前启动。

  武汉在全国首倡建设“读书之城”,如今,67个城市书房点缀街巷,1967个农家书屋生根田野,一场场阅读活动丰富多彩,一大批“最受市民喜爱的阅读空间”遍布三镇……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静心阅读的身影。

  “我们将不断完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优质内容供给,以浓郁书香厚植城市文化底蕴。”武汉市委宣传部部长吴朝安说。

  4月2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未来实验小学美林校区学生在吟诵古诗。新华社发(赵军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在各级政府的持续推动和民间力量的协同推进下,全民阅读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北京阅读季”“书香上海”“南国书香节”……各省区市都拥有自己的全民阅读品牌,全国80%的县级以上城市都举行了全民阅读活动,“中国好书”推荐、“点亮阅读微心愿”公益活动等持续开展,点燃大众阅读热情。

  浓郁书香背后,我国国民综合阅读率不断提升。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从76.3%上升至81.9%,提高了5.6个百分点。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需要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

  翰墨飘香,书韵流传。书香中国,未来可期!

  记者:史竞男、孙亮全、孙仁斌、袁月明

  参与采写:萧海川

  海报制作:贾稀荃

  策划:张晓松

  统筹:白纯、王薇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作者: 】  【发表时间:2025/4/2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