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强基 夯实忠诚“压舱石”
牢牢把握“公安姓党”根本属性,以政治轮训为引领,持续强化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公安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重要训词精神,采用“线上+线下”“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理论测试”的多元模式,重点围绕新时代公安工作重要论述、党务知识、执法规范等核心内容开展系统性培训。全体参训民辅警端正学习态度、严守培训纪律,将理论学习与公安实战紧密结合,在学深悟透中筑牢政治忠诚,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履职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维护辖区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强大动力,为全年公安工作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靶向教学 筑牢教学“主阵地”
聚焦实战需求,华阴市公安局着力建强师资队伍、创新培训模式,推动教育训练精准赋能。通过严格遴选考核,举行33名优秀骨干民警的教官聘任仪式,组建起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官团队。依托该团队常态化开展“菜单式”培训,组织6期教官交叉送教活动,打破警种壁垒、共享优质资源,针对基层执法难点开展靶向教学;开办5期“西岳警营讲堂”,邀请业务专家、骨干民警围绕新型案件办理、智能化警务应用等主题传经送宝;开展8期“教官上讲台、下基层”活动,采取“理论讲解+实操示范+现场答疑”方式,深入一线派出所、执勤点位,手把手传授接处警规范、应急处置技巧等实用技能,累计培训民辅警千余人次,有效补齐了基层队伍能力短板。
资源整合 校准实战“坐标系”
为破解训练场地不足难题,华阴市公安局坚持“共建共享、资源整合”理念,一方面高标准完成局内训练基地建设,配齐基础训练设施;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外部合作,与本地“五馆一中心”、051射击基地签订场地共享协议,构建起“内外联动、优势互补”的训练场地保障体系。今年以来,依托共享场地及自建基地,有序组织2次公务用枪射击训练,通过“理论授课+模拟实操+实弹考核”的全流程培训,参训人员合格率达78%以上,有效提升了民警规范用枪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展3次全警体能训练,围绕耐力、力量、敏捷性等核心指标设置训练科目,通过趣味竞赛、分组比拼等形式激发训练热情,全面锤炼民辅警过硬身体素质,为高效开展警务工作提供坚实体能支撑。
严管厚爱 激活队伍“动力源”
秉持“严管厚爱”理念,华阴市公安局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队伍建设全过程,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关爱体系。精选8名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或相关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民警,组建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小组,在全局各派出所、业务科室设立心理动态观察员,建立“日常观察+定期反馈”机制,实时掌握民辅警心理状态。定期组织心理服务小组与观察员召开碰头会,分析研判队伍心理动态,针对性制定疏导方案;每年开展1次全局性心理测评,运用专业量表全面排查心理风险点,为每名民辅警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现“精准画像、靶向干预”。同时,紧扣春节、三八妇女节、警察节等重要节点,策划开展多元趣味性文体活动,今年以来先后组织趣味运动会、三八妇女节茶话会、一河两岸健步走等活动,让民辅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释放工作压力、增进团队凝聚力,为队伍保持昂扬斗志和旺盛战斗力注入温暖动力。
表彰奖励 树立干事“风向标”
以表彰促担当,用激励聚干劲,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华阴公安坚持“实绩导向、一线优先”原则,以精准表彰、暖心激励激活队伍内生动力,让实干者“有名有份”的导向深入人心。在表彰对象上,既聚焦重大任务攻坚又关注个体担当作为,全年共有81个集体和个人受到各级表彰奖励,其中3名个人受到中央级表彰,1个集体受到省级表彰,15个集体、24名个人受到市级集体表彰,全局发布红字通报14份,让不同岗位的先进典型都能脱颖而出。在表彰形式上,开展各级“荣誉送到岗、激励在一线”活动5次,深入基层单位现场颁奖,将荣誉与关怀直接送达岗位,既增强了获奖集体和个人的职业荣誉感,也让身边同事直观感受榜样力量。在激励效应上,构建“表彰+培养+关爱”闭环机制,同步通过内部宣讲、媒体报道等方式放大先进事迹影响力,同时结合爱警暖警举措,把表彰激励与解决民警后顾之忧相结合,让“争先进、当标兵”成为全警自觉追求,为守护华阴平安稳定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