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 ..
· 新华视点丨努力完成全年经 ..
· 新华网视评|坚决打击汛情 ..
· 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详细内容
 
华阴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倡议书
   华阴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倡议书


华阴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倡议书


各位家长、校长、老师、同学,社会各界朋友:

        目前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树立全民爱眼意识,在2021年6月6日第26个全国“爱眼日”来临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引导监督,杜绝“电子保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家长应当主动学习掌握眼健康知识和技能,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不可把电子产品作为孩子的“电子保姆”。要均衡饮食,规律生活,保障孩子充足睡眠时间。

         二、坚持“一增一减”,落实“五项管理”。学校是近视防控的主阵地,学校要定期组织视力检查,加强近视监测干预。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放松眼睛,保障学生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统筹推进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切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态和成长环境。

        三、学会科学护眼,养成良好习惯。学生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自觉养成正确用眼习惯。要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书本离眼睛一尺、胸口离桌边一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做到“三个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放松眼睛。

        四、积极推广科普,精准有效防控。专业医疗机构要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引导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创新科普模式,加大科普力度,增强公众科学、正确的爱眼护眼意识。进一步加强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强化大数据思维,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视觉健康档案准确掌握儿童青少年近视状况,科学研判形势,精准防控,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五、构筑防控体系,社会合力攻坚。近视防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攻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有关部门要以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综合施策。社会各界要积极构筑全民参与的防控网络,有效保障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呵护眼睛,远离近视。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眼护眼,共创光明未来。


【作者: 】  【发表时间:2021/6/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