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 ..
· 新华视点丨努力完成全年经 ..
· 新华网视评|坚决打击汛情 ..
· 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详细内容
 
茶菊香里的好日子

茶菊香里的好日子


     “走,上工了!”8月20日,华阴市孟塬镇冯池村的冯建设吃完晌午饭,给脖子上搭了一条旧毛巾就立马赶到村里的茶菊产业园。

“在产业园干一天活儿能挣70元,口袋里有了零花钱,不用儿女操心了。”冯建设咧开嘴笑着说。

说完,冯建设和10余名工人身背喷壶、头戴草帽,在郁郁葱葱的菊花田中忙碌起来。

“过去我们村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冯池村党总支书记冯勇军说,由于处于沟坡地带,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一亩地纯收入不到300元,村里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了。

眼见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村民的收入难以提高,冯勇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4年,他带领冯池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四处走访、考察,苦寻致富出路,先后前往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对菊花的种植技术、产业模式、市场前景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与渭南市、华阴市的农业专家联系,对冯池村的土壤结构、肥力、有机质含量等进行全面检测。在综合考量、反复论证之后,冯池村两委最终下定决心,要发展茶菊产业!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2015年,村支部委员冯抗美带头试种胎菊1.7亩,当年,每亩地净利润就达到3500元。随后,冯勇军和党员苏新建、冯班记等人一起实施规模化试点,带头种植菊花100亩。

为了发展茶菊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产业竞争力、减小发展风险,2016年,村上又先后成立了华阴市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华阴市冯池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集菊花种植与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产业基地。

“按照‘党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依靠党建引领,鼓励企业和合作社带头推动产业发展,进而吸引农户入股参与。现在,村里的茶菊产业有序发展,效益良好。”谈到冯池村菊花产业的开拓与发展时,市委宣传部驻华阴市孟塬镇冯池村第一书记杨凯说道。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发展,冯池村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冯池村已经形成了集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菊花产业链,茶菊产品远销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供不应求;每亩菊花可带来6000元的收入,2019年,冯池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13000元。

冯池村发展茶菊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推动了整村产业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目前,冯池村的专业合作社一共种植了190亩菊花。栽种、除草、浇水、采摘菊花等工序需要大量的工作岗位。平时每天需要40名工人,每逢采摘旺季,日均用工人数高达480人,采摘一斤菊花就可以获得2元工费,熟练工每天可以挣150元左右,冯池村以及周边村镇的农民纷纷前来务工,补贴家用。据冯勇军计算,2020年全年共为村民支付工费22万元。

冯勇军算了一笔账,村民流转土地可以得到每亩200元的流转费,每户入股大丰公司还可以获得分红,平时还可以在产业园打工挣工资。这三条“保险绳”是冯池村村民家庭收入的坚实保障!

“产业发展让村子富了,农民腰包鼓了,村子也更美更文明了。”华阴市孟塬镇党委书记姜鹏说,产业园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充分地利用了起来,村民手里有了事做,闲聊斗嘴的没有了。老人手里有了零花钱,家庭矛盾也明显减少了。产业发展不仅让村民脱贫致富,也带来了“附加效益”,让老百姓在方方面面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好处。

“最近,我们计划发展精细化种植,引进了移栽一体机和大型净水设备,继续提高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努力将每亩菊花的收入提高至1万元。”谈及下一步打算,冯勇军充满信心地说道。

村民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冯池村的环境也大为改观:道路整洁、路灯明亮、垃圾集中处理、农厕升级改造。漫步冯池村的主巷道,一派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从房屋墙壁到街道路面,甚至路边的排水沟都被统一改造为中式风格,古朴大气。在村里巷道、文化广场等地,文化墙和宣传栏随处可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宣传画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夜幕降临,在村里的文化广场,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伴随着音乐跳起了健身操,整个冯池村呈现出菊花香、歌声美、村民富裕充实的幸福景象!               【 马培尧 记者 赵倩茹 】 



【作者: 】  【发表时间:2021/9/7】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